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臉部辨識技術在戶外媒體的運用


傳統的戶外媒體(或店內廣告),訊息的提供形式多為單向廣播(broadcasting)的性質,不論經過的人是誰、有何特質,傳送的皆是同樣的訊息(至多只是循序的輪替)。近年,隨著精準化傳播需求的增加、以及各種新興的數位科技的出現,使得戶外媒體平台研發逐漸邁向數位化與互動化。其中之一,即是臉部或動作辨識技術的採用,使具互動特性的戶外廣告遞送機制也逐漸成為可能。

關於臉部或動作辨識技術與戶外媒體的結合,日本的NEC(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在2008年開發出第一套內建攝影裝置及臉部辨識系統的電子看板《Eye Flavor》,藉由攝影裝置拍下經過電子看板前的行人的畫面,並進入存有數十萬張不同人物照片的資料庫伺服器中進行比對,經臉部辨識及軟體判讀後,可區分消費者的年齡及性別特性,並針對不同特性的消費者較可能感興趣播的商品或服務主題,傳送不同內容的廣告。

另外,消費者亦可透過具感應功能的手機接收電子看板傳送的電子折價卷,而此位消費者的特徵屬性就會被儲存於照片管理的資料庫中,業者更可透過此流程來讓辨識系統進自我學習,而可更明確掌握顧客人口屬性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聯,以進一步的運用於之後的遞送判斷規畫中。此套系統除了可智慧性的精準化廣告傳遞外,並能記錄消費者的接觸資訊及進行觸達人次等廣告效果的分析。

《Eye Flavor》NEC於2008年10月在日本東京的立川(Granduo)商場進行了首次的商業運轉的設置並完成了初步的測試。同時,台灣的資策會應用服務研究所亦於2009年開發出與NEC類似的辨識系統,並強調其系統在辨識準確度的領先度。

目前這類的系統的廣告素材係儲存於電子看板系統的單機中,未來,如果能進一步結合3G或Wimax等無線網路,透過中央伺服系統的整合運作與遞送規畫,除了可即時調整廣告的組成外,同時,也將更有利於整體系統在接觸記錄上的資料維護及效果評估等營運管理效率的提升。

另外,由於不論是在戶外或是商店中,大多數的人們多是處於行進間而非靜止不動的狀態,因此,在系統銷定目標對象、進行拍攝、比對判斷、並下達廣告傳送的此一系統處理過程,在其完成後極有可能原來銷定的目標對象己走出了該電子看板的可視範圍,而使接收的對象變成是另一位走近的消費者而非原始鎖定的對象,讓精準化傳播的效果大為打折。因此,如何透過吸引創意的設計,讓消費者願意停留在電子看板前,便成了此類系統在辨識精準度及深入度外,需要同步研究的課題。


圖片來源︰http://www.cdrinfo.com/sections/news/Details.aspx?NewsId=2475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