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Komorebi (木もれ陽)


仰望穿過樹間隨著葉子擺動的閃閃陽光,心中感受到的,是伴著溫暖的希望,還是是帶著靜默的孤獨?

Komorebi是押尾光太郎(Kotaro Oshio)收錄在《Starting Point》專輯中的作品,這首非常優美而且彈奏難度不高的曲子。不知為何,相較於押尾大師其他的作品,注意到它的人相對少了許多。

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是一個人開著車回台南的路上,當音符緩緩出現時,頓時把自己帶進了一個難以言喻的氛圍中,說不清是感動,還是感傷。一路上,隨著音樂不斷的反覆, 腦海中也掠過了許許多多的影像。

很多時候,改變的,其實不是世界,而是我們看待世界的心境。如果說告別能為我們留下一些什麼,希望那會是帶來勇氣向著未知走去的力量。

好久沒錄音了,在這歲末,就用這首彈得有點零落的Komorebi,送給我的朋友們。祝福大家,在生命前行的路途上,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一份小小確幸的喜樂。也許是在海角迎向2011年的第一道曙光,也許是久別重逢故友的擁抱,也許是在陌生的人群之中領略到了天地的有情,或者,也也許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夢想……

就要告別了,2010。








圖片來源︰http://www.moonandsnow.com/blog/2007_11_01_archive.html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風の詩 (Wind Song)



對押尾光太郎(Oshio Kotaro)音樂的認識是由《風之詩》開始的。


風兒是溫柔的詩,輕輕地搖曳著花芯,畫出了美麗的舞步。

風兒是開闊的詩,緩緩地飄動著浮雲,開始了無邊的旅程。

風兒是自在的詩,淡淡地牽引著思緒,倘佯在冥想的氛圍。

風兒是溫暖的詩,喜樂地託付著問候,告知在遠方的想念。


想把這首歌,送給去年今日遠行的毛。

祝福毛,有風兒的陪伴,每一個時刻都滿心喜悅地呼嚕呼嚕……






圖片來源︰http://22996795.at.webry.info/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ティコ (Tycho)

《Tycho》這首很温柔的歌,是知名的原聲吉他大師押尾光太郎(Kotaro Oshio)的作品,收錄在其加入東芝EMI公司後於2002年所發行的第一張專輯《Starting Point》中。押尾1968年2月1日出生於日本大阪,他不只是個才華出眾且音樂表情豐富的吉他作曲與演奏家,同時還有著一份具深刻氣質的啵帥(是那種男生看了也會心動的那種XD)。


透過樹間的晨曦,是溫柔。隨風飄舞的櫻花,是溫柔。

指尖纏繞的髮絲,是溫柔。藏著春天的眼眸,是溫柔。

如水波散開的懸念,是溫柔。在你生命的河擺盪,是溫柔。

開心地握著好人卡,是溫柔。安靜的俏俏守護,是溫柔。

滿心祝福的遠離,是溫柔。只願飛揚的笑顏, 是溫柔。

Tycho,也許是押尾初戀情人的名字,也也許是一份靜靜佇在月球南境太可隕石坑的牽掛,不管是什麼,都有著滿滿的溫柔,就像,月球總是圍繞著地球,千年守候,從來不曾遠離一樣......

押尾官網:http://www.kotaro-oshio.com/index.html
押尾部落格︰http://blog.kotaro-oshio.com/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買仿冒品的代價?

自已向來尊敬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428發表「買仿冒品的代價...」一文,闡述真誠不虛偽對人的重要;同時,並在文中引用了一項國外學者就使用山寨品對人格特質影響的研究結果,說明真誠不虛偽對一個人的重要、以及使用仿冒品的代價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洪蘭教授引用該研究指出,使用仿冒品雖可騙過別人的眼睛,卻騙不了自己的大腦,而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我是假的」(fake)的意念種到心田裡,讓自己貶低了自己的人格,並會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做出了更多如說謊、惡意退貨不誠實的做假行為,更嚴重的是它因此而從負面去判斷別人,覺得別人跟自己一樣,因而,付出的代價可能比買仿冒品省下金錢多上許多。




做為洪蘭教授撰文的立論基礎的研究結果,是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 分校的 Francesca Gino 博士與其同事於2010年所進行的一項系列研究。該研究中的二個主要的實驗皆是「隨機化控制組後測實驗設計」,將參與實驗的二批大學女生透過不同的程序設計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對照組,二組的受測者皆戴上研究者所準備的真品名牌太陽眼鏡,只是實驗組的受測者被告知所戴的是仿冒品,而控制組被告知是真品。(研究者以此方式來達成控制真品與仿冒品的眼鏡在實際上存有的物件差異而對研究結果造成干擾的目的,使隨後後測的結果的差異可以明確化為使用仿冒品的內心認知此一實驗操弄變數所造成)



在戴上眼鏡一段時間後,研究者請二組的受測們戴著太陽眼鏡做五分鐘的數學題目,每做對一題就可以得到五分錢的獎賞。五分鐘到後,叫她們把卷子丟進垃圾筒,然後在另一張白紙上填上剛剛做的題數,依此給錢。這張白紙並沒有寫上名字,所以讓受試者以為是匿名,但是研究者在紙上做了記號,可以比對出實際做的題數與受試者自己報告的題數。後測的結果發現認為自己是戴仿冒品的實驗組中有71%的人把她們做的數學題數灌水,而知道是戴真品的對照組的成員卻只有30%會如此,由於兩組人在做的題數上並無差別,顯示戴仿冒品之實驗組的成員比較不誠實,騙的比較厲害。另外,研究者又請她們判斷電腦螢幕上,左、右兩個三角形中哪一邊的紅點比較多,如果選左邊只有五分錢,如果選右邊則有五毛錢。結果也發現而在紅點的判斷作業中,實驗組成員選右邊的情況比對照組的的多,即使很明顯是左邊紅點多時,實驗組的成員還是較多選右邊。

另外,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者給受測者看一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請受測者判斷自己的朋友會不會有不誠實的行為,例如買一件昂貴的禮服,穿過後再找個理由退回給店家等等。結果實驗組比對照組的成員,更認為她的朋友會做出不誠實的行為。

由實驗的二項後測的結果來看,二組成員間的誠實行為上有差異。但是,能否進一步推論此一差異的形成原因係由使用仿冒品與否所造成呢?有二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 如果在實驗進行之前這二組人有做良好的隨機分配而使二組間受試者的人格與行為在實驗前並無異,那麼,在實驗期間數十分鐘的認知為仿冒品的操弄效果,能否對一個人的特質產生如此鉅大的刺激與影響呢?我想,即便是在真實的生活中都未必能有如此的效應了,更何況是在非自然的實驗情境中,單單以本研究的取得結果來推論似乎過於單薄與武斷。換個角度看,似乎更有可能是在分組過程中隨機化效果並未良好呈現而出現了系統性的偏誤,使得實驗前二組成員人格特質無差異的前提也許自始就不存在。而當二組成員在實驗前特質即有差異的情形下,獲得後測的比較結果也就成為必然而與使用仿冒品與否未必有關了 。


  2. 暫且假設「使用仿冒品的人具有相對較不誠實行為人格」成立,但二者的關係究竟是「不誠實行為人格導致了較高的仿冒品使用傾向」?還是「使用較高的仿冒品導致了較高不誠實行為人格」?或者,二者僅有關聯但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抑或,二者根本就無任何的關聯?在第一點疑問的存在下,我很好奇它的答案會是什麼。

因此,若單就該研究的設計與執行來看,此項實驗法所得的研究結果是需要更多的證據或者是更進一步的周密化研究來確認的,若僅僅以本次的研究結果直接進行推論,我個人認為是需保守以對並仔細斟酌的。


洪蘭教授所言,「真善美」之於人,因為先有真,善才有意義,不然是偽善,真善之後才會感到美。我想,同樣的,「真善美」之於研究也是如此,若未能真確的解釋研究結果,則其推論可能也會是不完善的,也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折損了研究結論所欲彰顯的美意。


「這項實驗結果令人驚異,相信當初買仿冒品來增加自己身價的人,絕對沒有想到會如此,人要對自己真,這是本分。」洪蘭教授在文章的最後語重心長地向大眾提出忠告。



同樣的,這項實驗結果也令我驚異,相信那些認為進行此項研究可以增加對人格特質或認知形成可以有更多理解的研究者,可能沒有想到研究結果在推論上的過度跳躍,研究者要嚴謹地面對自己的研究,我想,這也是本分……




研究連結 ︰
1. The Counterfeit Self -- The Deceptive Costs of Faking It

2. Buyying the Counterfeit May Cost You More Than You Thought



圖片來源︰http://homoeconomicusnet.wordpress.com/2008/08/03/does-the-rational-economist-need-neuroscience/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暮秋

雖然季節的變換因著地球暖化而愈來愈不明顯,但在秋天的時節,我們總還是特別容易在心中長出一份似深又淡的低迴,也許是對逝去過往的追憶、也許是對遠方友人的想念、也也許是對時間從不曾停下的惆悵..... 有些孤獨,只有自己能夠明白、也只有自己能與其相伴。雖然,孤獨常令我們感到無措,但至深的孤獨所帶來的,如果不是通常的絕望,那麼,最終也許會是淡然。

《暮秋》一曲由黃家偉老師創作,前奏運用了和弦動音(cliché)的編曲技巧,讓和弦的根音以半音程進行水平移動,而高音部份保持原和弦相同的分解,透過根音的位移使同一個和弦表現出變換的感覺,並開展出一種空盪與飄流的氛圍,主副歌中滑音的穿插則描繪了生命曲折的軌跡,搭配橋接段落高低音部的反覆交錯,在整體的聽覺上,鋪陳出人們在深秋時,內心那種忽而温暖忽而低沈、忽而接近忽而遠離的交雜百感。 自己不純熟也不穩定的彈奏技巧,對於原曲意境上的表現產生了相當的衰減,特別是泛音的處理、高低聲部的層次區分、以及根音的延續,反覆試錄總還是相當生硬,希望下回再錄時可以有一些進步。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臉部辨識技術在戶外媒體的運用


傳統的戶外媒體(或店內廣告),訊息的提供形式多為單向廣播(broadcasting)的性質,不論經過的人是誰、有何特質,傳送的皆是同樣的訊息(至多只是循序的輪替)。近年,隨著精準化傳播需求的增加、以及各種新興的數位科技的出現,使得戶外媒體平台研發逐漸邁向數位化與互動化。其中之一,即是臉部或動作辨識技術的採用,使具互動特性的戶外廣告遞送機制也逐漸成為可能。

關於臉部或動作辨識技術與戶外媒體的結合,日本的NEC(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在2008年開發出第一套內建攝影裝置及臉部辨識系統的電子看板《Eye Flavor》,藉由攝影裝置拍下經過電子看板前的行人的畫面,並進入存有數十萬張不同人物照片的資料庫伺服器中進行比對,經臉部辨識及軟體判讀後,可區分消費者的年齡及性別特性,並針對不同特性的消費者較可能感興趣播的商品或服務主題,傳送不同內容的廣告。

另外,消費者亦可透過具感應功能的手機接收電子看板傳送的電子折價卷,而此位消費者的特徵屬性就會被儲存於照片管理的資料庫中,業者更可透過此流程來讓辨識系統進自我學習,而可更明確掌握顧客人口屬性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聯,以進一步的運用於之後的遞送判斷規畫中。此套系統除了可智慧性的精準化廣告傳遞外,並能記錄消費者的接觸資訊及進行觸達人次等廣告效果的分析。

《Eye Flavor》NEC於2008年10月在日本東京的立川(Granduo)商場進行了首次的商業運轉的設置並完成了初步的測試。同時,台灣的資策會應用服務研究所亦於2009年開發出與NEC類似的辨識系統,並強調其系統在辨識準確度的領先度。

目前這類的系統的廣告素材係儲存於電子看板系統的單機中,未來,如果能進一步結合3G或Wimax等無線網路,透過中央伺服系統的整合運作與遞送規畫,除了可即時調整廣告的組成外,同時,也將更有利於整體系統在接觸記錄上的資料維護及效果評估等營運管理效率的提升。

另外,由於不論是在戶外或是商店中,大多數的人們多是處於行進間而非靜止不動的狀態,因此,在系統銷定目標對象、進行拍攝、比對判斷、並下達廣告傳送的此一系統處理過程,在其完成後極有可能原來銷定的目標對象己走出了該電子看板的可視範圍,而使接收的對象變成是另一位走近的消費者而非原始鎖定的對象,讓精準化傳播的效果大為打折。因此,如何透過吸引創意的設計,讓消費者願意停留在電子看板前,便成了此類系統在辨識精準度及深入度外,需要同步研究的課題。


圖片來源︰http://www.cdrinfo.com/sections/news/Details.aspx?NewsId=24758

實體購物的最後一哩~店頭媒體

這是訊息豐富的年代,也是訊息泛濫的年代!

消費者每天擁有的時間長度依舊,但所承載接收來自八方的訊息數量,卻是數十、百倍於過往,在消費者處理訊息時間資源的有限下,許多資訊也容易在其快速過濾中漂流而去。而設立在賣場中的店頭媒體,由於其傳播對象已是親臨賣場並具高度購物動機的消費者,因此,在向消費者傳遞溝通訊息、並立即促成其實現最終的購買行動上,有著其他媒介無法替代的「臨門一腳」的影響效應。

根據尼爾森Life Index 生活型態調查2009年第三季結果顯示,在全台灣12-65歲的消費者中,有高達48.6%過去七天內於商店內看過螢幕等各種型式的店頭廣告,而此一族群的組成則以20-39歲(佔52%)、工作者(佔54%)、大專以上高教育程度者(佔44%)為主。

若進一步區分店頭媒體的受眾族群購物時的思考風格,有64.8%具高度的理性購物傾向,相對的衝動型購買傾向者則只佔35.2%;另外,若以選購風格來看,則是以超值型的購物傾向佔多數有60.2%,較不重視超值購物者僅有39.8%。

這個受眾族群理性取向重視超值的消費風格亦反應在其具體的購物態度上。有六成的的消費者「在購物前會廣泛收集資訊」、四分之三「在購物前會仔細瞭解產品的說明」、高達85.0%認為「品質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77%「認為價格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同時,只有29%「常衝動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因此,以店頭媒體受眾的高教育程度特性及消費風格來看店頭媒體的使用策略,相較於用於誘發消費者在感性上的購買衝動,很明顯的,店頭媒體在理性購物的層次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用。透過店頭媒體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向消費者提出理性上對其效益極大化的購買建議與資訊、協助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的完成,並立即連結賣場中的現有商品讓消費者產生最終的實際購買行動,便成為店頭媒體在消費者購物旅程的「最後一哩」上不可被取代的角色與效用。

現代化的行銷傳播重視媒體整合的運用與操作,就如同當代的陸海空立體作戰一般,戰爭的勝與敗,往往並非僅取決於兵力武器的質量,更重要地決定在戰略的設定與戰術的運用組合,若能有效掌握不同媒體的特性,將店頭媒體搭配其他媒體進行整體規畫設計,必能對廣告主行銷效益的提升貢獻出顯著的效果!

另外,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以及無線網路的普及,可以預見的,目前以一對多為主流訊息傳播型態的店頭媒體會更普遍的與前者結合,或透過結合臉部辨識系統推測消費者的人口特質、或透過RFID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判別消費者購物車中的商品組合或是在賣場的行進路徑,針對分析結果再運用無線網路對不同的消費者傳達差異化的消費資訊、進行遊戲互動,將會使店頭媒體行銷上更為精準並以這些資訊對不同的消費者傳達差異化的消費資訊或購物建議,使店頭媒體在精準化的一對一行銷上獲得更大的躍進。

圖片來源︰http://www.metrospot.ca/